印刷業搭“新臺” 唱按需“大戲”一
日期:2017.10.20
點擊:2
0
屬于:行業動態
按需印刷這一基于數字印刷技術的生產方式讓印刷企業與出版企業的關系更“鐵”了,在攜手發展相關業務時,它們更像是血濃于水的兄弟。按需印刷逐漸成為出版全產業鏈上必不可少的環節。當前按需印刷市場環境如何?國內企業形成了怎樣的發展模式?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在8月29日舉辦的2014中國按需出版論壇上,業界的實踐者們暢談了按需印刷重構出版商業模式時的亮點與難點。
看市場 涓滴需求匯成河
按需印刷之需根源于讀者,讀者需求的變化導致了出版業、印刷業的波動。在這一過程中,出版業有降低庫存之需,印刷業有轉型升級之需。正因為匯集了讀者市場、內容提供商、印刷企業三方的涓滴需求,按需印刷業務最終匯成印刷海洋中的重要分支。
“出版企業早晚會用到按需出版模式,長版圖書印刷會越來越少。”美國全球按需出版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介紹,自己所在公司每年按需出版圖書5000種,而整個歐美市場每年大約有40萬種按需出版的圖書,平均每種印量約300本。
“現在出現了很多替代傳統書籍的閱讀方式,未來圖書出版的趨勢是,每年出版書目種類越來越多,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讀者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多了,這并不是個壞消息。”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商業打印產品部高級市場經理康品德認為,數字印刷讓出版工具得到優化,使書籍上市時間縮短,有利于出版業在變動的市場中減輕成本壓力,并在專業市場獲益。他分享的數據是,目前數碼印刷占據了歐美市場7%印刷量,10%品種的圖書占了90%印刷量,90%的圖書印刷量越來越少。因而,準確預測印刷量對于出版業越來越重要。
與海外同步,我國數字印刷保持了迅猛發展態勢。2013年,我國數字印刷實現產值10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63%,占印刷總產值比重首次達到1%以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副司長徐勝帝說,國內企業在數字印刷發展模式、技術運用、路徑探索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當納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建設數字印刷生產中心,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推進云印刷業務等動作都引起業界注目。
探模式 “穿新鞋不走老路”
數字印刷為行業提供了變革與提升的機會,也讓印刷不再是“買臺機器接單子”那么簡單。如果穿新鞋走老路,等待企業的將是“此路不通”的指示牌。在按需印刷實踐中,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都在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
“數字時代,出版流程發生了變化:線性生產過程變成非線性生產過程;以紙張為載體變為全媒體出版;物流成本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發生了變化。”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雪認為,在市場趨于碎片化、個性化過程中,如何按需完成產品生產,時間分析能否更加同步、數據處理能否更加智能化,都是企業需要思考的。“數據模型分析比所沉淀的數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對行為數據分析有效,你的大數據才會變得非常有價值。《紙牌屋》的成功是因為它是數據分析之后生產的產品。”黎雪透露,在按需印刷實踐中,鳳凰出版強調互聯網思維,重視用戶體驗與服務,數據管理系統項目二期功能的修改就是基于用戶數據的收集與分析。